所谓高考一场,不过成长一仗
今日战鼓再吹,
往后年少、故乡和父母都成了远方
……
然而,
我们的高考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,
这些年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。
1977年高考恢复,
那一年,下乡的知青,
骑着二八带杠,挤破头也要走进考场。
1982年,
第一次参加高考的马云,
满怀自信的报了北大,
结果数学只考了一分。
1992年,
刘强东考取了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,
为了能当县长,造福一方,
他果断放弃了清华物理系,
跑到了人大社会学系,
师哥却告诉他:
社会学和从政无关,
且就业状况在人大倒数第一,仅次于人口系。
2007年,
高考成了一个家庭的心头大事,
高考那天,家长在外等候,
出现了免费接送学生的爱心车队。
2016年开始,
为了落实高考的公平性,
高考的反作弊工作,
实现了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的升级,
人脸识别、各类探测器轮番上阵……
这一年,被称为“史上最严高考”。
到了2017年,
各考点配发执法记录仪,
对进入考点的所有人员,
进行全程录音、录像,助力高考安全。
2019年,
南宁警方首次使用执法记录仪摄录考卷运输,
全程视频监控,
确保试卷运输途中的绝对安全,
执法记录仪在考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。
到了2023年的今天,
考场上不仅有执法记录仪助力护航,
还惊现防作弊磁弹枪,
它可以分分钟狙击黑飞无人机。
不过,对于这个“家伙”的出现,
许多考生表示:倒也不必如此吓人。
看来,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,
各地执法者确实是倾巢出动,
为广大学子护航。
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,
高考变得越来越专业,
它也很好的反映了家国面貌、时代变迁……
你我都曾是其中的一员,
它确实是一座独木桥,
走过去,前方就是康庄大道。
希望今日的高考学子们,
都能笔下生辉,金榜题名!